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郭建勋教授访谈录

来源:教书育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07-2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郭建勋教授,湖南涟源人,1954年6月出生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(1988年)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(1996年),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同时担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、中国

郭建勋教授,湖南涟源人,1954年6月出生。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(1988年)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(1996年),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同时担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、中国辞赋学会副会长、湖南省屈原学会会长、湖南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,著有《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》《楚辞与中国古代韵文》《先唐辞赋研究》《辞赋文体研究》等,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。作为郭建勋教授的学生,笔者围绕求学、治学及教书育人等话题,于2019年4―5月对其进行了两次采访。

一、取道灵山

翟新明:郭老师好,很荣幸能够采访您。可否先介绍一下您进入学术研究前的学习与工作经历?

郭建勋教授:我是湖南涟源人,父亲是中学教师,当了很多年的中学校长。我1966年小学毕业,1969年下半年初中毕业,然后进了涟源老家的蓝田水泥厂。一开始是做木模工,后来做化验工。当时参加工人夜校学英语,有一个涟源一中的英语老师给我做辅导。到1980年,我调到蓝田中学去教英语,再后来考到涟源地区教师进修学院,这个学院又跟娄底师专合并,我就算娄底师专中文科毕业。那时候读了一些书,对古代文学感兴趣,朱东润的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》,除了那些较大篇幅的,我基本都背下来了。上古代文学课的老师看到我都有点发怵,担心我为难他。1983年毕业,又回到蓝田中学,就不教英语了,改教语文,还担任过语文教研组的组长。

翟:您后来去福建师大跟黄寿祺先生攻读硕士学位,而且是黄先生的关门弟子。

郭:对。在蓝田中学教了两年,但我是一定要考研究生的。1985年的时候有个不错的机会,娄底市委宣传部要我去,我说让我考一年,没考上我就去。结果1985年考上研究生了。那时候考研究生,好像有十几个人考,当时黄寿祺先生是想招不想招的样子,结果就我一个人上线。我英语考了45 分,刚好上线,一分不多。专业课考得极难,考名词解释,什么“一介二南三玄四始五常六义七音八索九流十翼”,这个当时还是挺难的。还考了《山鬼》。没有原文,要翻译成现代诗歌,分析它的艺术特色,这也算比较难的,落实到作品就比较难。复试的时候要用文言文写一篇自传。面试就我一个人,等于是一定会录了。这样就进了福建师大,跟黄寿祺先生读了三年,一直到1988年。这中间先是帮他做要出版的《周易译注》的校对,接触了《易经》的一点皮毛。读研期间比较重要的事情,一个是读诸子,上诸子课程,做作业,这篇作业在《福建师大学报》1987年第2期发表了[1],这应该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正式的学术论文。当时硕士研究生能在学报上发一篇文章,也是很不容易的,那时候比现在发文章更难。再后来准备写毕业论文,选题是《〈周易〉之“周”发微——论〈周易〉循环的变化观》,实际上已经写了两三万字了。没想到在系里开题没通过。那时候福建师大中文系硕士答辩通过率都只有50%。没通过的话,时间就很紧,院里的理由是中文系不能做纯哲学题目,匆忙之间便改成了《“楚辞”在汉代的流传和演变》。我假期回家带了十几本书,一个多月写了三四万字,不是很长。这个文章,系里看了还可以,黄先生也觉得不错。我就把被毙掉的那篇《周易》的文章压缩了一下,投到《中国哲学史研究》发表了[2]。发在头版头条,得了198 元的稿费,相当于五个月工资,当时可以买一套《汉语大词典》。这个文章发表,影响还蛮大。还有一篇,《汉人观念中的“辞”与“赋”》,是硕士论文的一部分,发表在《文学遗产》1989年第3期,那是研究生时候投的稿,拖了一年多才发出来。硕士研究生能发《文学遗产》《中国哲学史研究》,那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挺不错的,去北大访学也不怯场。

翟:您是起点高。

郭:黄先生是名家,在学术界很有地位。他是吴检斋(承仕)和尚秉和先生的学生。尚秉和先生的《易》学堪称当时天下第一;吴检斋先生的学问也不用讲,而且是章太炎的嫡系传人。所以后来我考博士的时候,聂先生听说我是黄先生的学生,那就完全是另眼相看。因为当年整理吴检斋先生的遗著,北师大专门把黄先生请过去,住在小红楼。那是1983年,在小红楼住了几个月[3]。

翟:您考研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考黄寿祺先生呢?

郭:那时候不懂嘛,觉得自己的水平考名校考不上,考个福建师大总还是有点希望吧。那时候也不知道黄先生是著名教授,否则可能不敢报名。而且那一年只有他招先秦的研究生,完全是意外。我是在一个县城的中学教书,就想着考个不是很有名的学校,能考上就不错了。后来顺利通过答辩,面临就业问题。当时我也考虑过考博,准备报考南大程千帆先生的研究生,而且也去了南大,见到了千帆先生。但我回了涟源老家一趟,小孩实在是太可怜了,所以还是选择了先工作,就去了湖南师大。因为我的硕士论文答辩主席是马积高先生,马先生觉得我还不错。当时马先生在湖南师大具有很高的威望,就让我参加试讲,讲《九辩》。1988年1月,四个人去试讲,十几个人听课,最后要了我一个。1988年7月,我正式到湖南师大工作。1988 到1989年一年时间,我发了五篇论文,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,当时的系主任彭丙成教授在大会上表扬我,老一辈的领导看到我都说:小郭,要保重身体啊,写东西不要那么急。我当时列了一个表,写了二十个题目,准备两年内一篇一篇写完,可惜那年发生了一些很特别的事情,这宏大的计划也就未能完成,但我1989年还是评上了讲师。
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qikandaodu/2020/0729/464.html

上一篇:与夜色合影
下一篇:论初中化学的育人功能与观念的渗透

教书育人投稿 | 教书育人编辑部| 教书育人版面费 | 教书育人论文发表 | 教书育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教书育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