蔷薇花开,浅夏来。
四月最后一天,收到祖庆老师两本新作: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——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》和《刚好遇见》,一本专业成长书,一本随笔散文选。清爽的白,淡雅的紫,调和成祖庆老师“简而丰”的教书人生。
阿宁看到我桌上的新书,好奇而兴奋地翻阅起来。阿宁是“95 后”,去年刚参加工作,名副其实的“新生代”。她边翻边大声读起来:“哈哈,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!”
“别急,调查一下,你最想读哪几篇?”我问阿宁。
“《听课史》《磨课史》《说课史》《败课史》《为什么上不好课》《借班上课的建议》《最不喜欢听的课》……”阿宁像报菜名一样,说了一箩筐,全是“课”。
那就来读课呀!
全书不离其宗:课
上课是一线教师安身立命之本。我们每天都和课打交道,但教了若干年,还可能摸不准40 分钟的命脉。从初出茅庐千磨万砺上一课,到后来的裸课、变课,上课从学形到塑神,从外收到内生,祖庆老师将30年所听、所磨、所思、所悟倾囊而出。这是一本“上课经”,4 章32 篇里,篇篇不离课。常态课、公开课、模拟课、自己的课、他人的课、成功的课、被质疑的课……我所经历的、未经历的都能在书中找到故事,取得真经。看似粗线条的祖庆老师,在课的讲述和总结里简直细致到毛细血管。
《我的听课史》中,支玉恒老师的《太阳》一课让祖庆对好课的标准产生颠覆性认识,与行云流水、诗意盎然相比,“真”成了一节好课更重要的标准。
《我的磨课史》中,作者从前辈的教诲悟出:与其“磨你千遍不厌倦”,不如“让自己成为一本教科书”。爱自己,就要栽培自己,提升语文综合素养,才是一个教师最好的“磨砺”。
《我的裸课史》中,作者为颇有争议的裸课之“裸”正名:倡导裸课,不是不磨课,而是把功夫用于日常的细水长流——所谓“功夫在课外”,即是对教材系统梳理、对学生深入研究、对课堂精准把握、对学科深刻理解。
《我的说课史》中,祖庆老师更是用心良苦,一步一步、手把手教年轻教师如何把课说清楚,流程、时间、仪容以及各种小技巧,一一传授。
怎样上好公开课?祖庆老师不吝笔墨,从背后原因的分析到台前的诸多要素,条分缕析。别说是年轻人,就算是有经验的老教师,也值得一读。
潜入语文教学的深水区
可以说,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——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》是一本行走变化着的个人教学变革史。祖庆老师的教学与时俱进,吸收、自省、批判、重建是他的语文教学精神,他对课的追求颇能体现这种精神。
从新手到骨干教师,似乎不算太难,只要努力便能达到。从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的跨越,是一个艰难的挑战,需要潜入语文教学的深水区,探求教学背后的本质。祖庆老师对课的健康样态有阐述,比如公开课要尽量源于常态课,努力打通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边界;对课的境界有高标准,要具有“疏可走马”与“密不透风”高度统一的特质;对课的研究方式有多元透视,如“同课同构”“同课异构”“异课同构”三种构课方式的解读与阶段实施建议;对有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,祖庆老师“内行看门道”,提出“集体为辅,个人为主”,不要受到“前抑制”,不要让学生成为“标准件”。
祖庆老师倡导平等,关注“学”的评课文化。他欣赏林莘老师团队用数据统计+学习状况描述的方式观测学生学习,他提醒我们,不要让评课成为专家的话语霸权,评课改为“聊课”更好。“发现亮点—提出建议—大胆重构”是他的评课基本思路,要有对课的深入解读,更要有重构的勇气和能力。这一点,在本书第四章《评课就是评自己》中,具体可感。
教学是一种可学的智慧
在这本书中,“智慧”是一个高频词。智慧就是闪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。
在“互联网+”思维下,木桶理论的长板与短板新论是思想翻转的智慧。
对经典文本的重新发现需要智慧的眼光。慧眼从何而来?答案是阅读。
盯住一节课、一位名师,一遍遍抄实录,微格分析,还原研究,看似笨方法,其实是极好的研究策略。我是一个慢读慢学者,每每遇到一节好课,也喜欢一读再读,在整体与细微处来回思考,还原设计,努力追求把课路、课理搞清楚、弄明白,学到一节课的精髓。无论哪个阶段的教师,这不失为一种可学、有效的智慧做法。真正热爱研课者,走进课中间,不会感到枯燥,反觉得乐趣无穷。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qikandaodu/2021/0316/931.html
上一篇:做最美躬行者年春季停课不停学期间在线教学的
下一篇: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