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东亭人,是我的挚友。他须发花白,衣着也不甚讲究,一副落拓不羁的样子。他学识渊博,睿智风趣,清逸风流,做人做事作书作画极讲究法度,有学者范儿。他简朴低调,随性平和,是个地道的文人画家。其三十年深居平阳,教书育人,潜心书画,淡泊名利。近二十年的交往,我对其人的了解更全面,对其书画艺术的认识更深刻,决定再写点什么。翻出以前写的两篇评论文章,虽识浅语拙,却是由衷感悟,不愿弃废,今堆砌于一起,以便更充分地表达我的感受。
戊子 品读亭人画
我第一次见到亭人先生的画作是在2002年,时值春夏之交,陈绶祥先生携杨春华、胡石、周亚鸣、赵亭人四位学生来晋宝斋举办“新文人画五人展”,其展出作品的风貌一改山西本土固有的雄厚、朴实之写实画风,而是书卷味十足,清秀气浓郁,似春风吹来,给人以新气象、新感觉。亭人的作品更是引起人们的关注,一是因为他乃山西河东人士,又曾经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访问学者;二是他的画好,淡雅平和、安静天逸。多年来我有幸细读亭人画作,亲眼见他作画、写字、刻印,感触颇多。亭人的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:
“根”。亭人的画有根基。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一门艺术,传承有续,渊源广博,积淀深厚,它的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。诸如道家哲学思想里的天人观、儒家哲学思想里的“和谐”与“仁义”之说、中国化的佛学即禅宗思想等,都影响到中国画。一幅画若剑拔弩张、张牙舞爪,便不能称其和谐,更不可谓天人合一。低俗之作有两类,一类叫“恶俗”,一类叫“甜俗”,“恶俗”就是尽张牙舞爪之丑态,“甜俗”就是极妩媚谄谀之能事。六朝以后的禅宗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很大,禅宗强调有无相生,而笔墨正是最好地阐述了这种有无之间的语言,所以禅宗修养很深之人,画境也非同一般,如王维、苏轼以及元、明、清季的高人笔下均有禅意。亭人先生的画正是很好地体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道家精神,准确地阐释了“和谐”这一儒家精髓,正确地把握着“有与没有”“似与不似”的禅宗思想。
“简”。亭人的画简约而天然,有意境,有味道,能感觉到八大、齐白石、丰子恺绘事理念之所在。他用笔简而求精,用墨少而求珍;他围绕画作主题,以笔墨力求描绘物象之精神境界,舍弃了具象的烦琐枝节;他的画面表象的东西少,给予观者画外的东西很多。好画往往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意味,含不尽之意于画外,这叫画意,也就是境界。中国画讲究心象,它是大自然在心中消化、神化之后的产物,是画家对自然的一种感受,这种感受表达出的物象就叫心象。古人谓 “默识心记,烂熟于心”“书为心画”“画为无声诗”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。正是如此,画家的修养高,则心象的格调高,画作即不凡。这也正是亭人的追求之所在。
“静”。亭人的画给人以静穆的气息,且气韵生动。气韵指的是一种流动不息的生命精神。体现在画作上是看一张画画得是活的还是死的,一张画画活了,就像人一样可以呼吸,这叫有气韵。气韵是通过笔墨之效果表现出来的,若满纸霸气、躁气则劣作也。 “绘宗十二忌”中论述:忌浮、忌薄、忌俗、忌甜、忌巧、忌涩、忌板、忌刻等十二忌,与做人如出一辙。亭人是一个学儒,文雅、平和、谦逊,他作画心态沉稳而平和,具有宋人“五日—水,十日一石”之作画静气,是把激情掩藏在笔墨之中,以宁和抒写激情。他身上绝无浮华甜俗之气。画如其人矣!他的画会令人注目、驻足、留心,他的画作会与你对话,观其画犹如倾听一个朴素的学者给你娓娓道来。
“净”。亭人的画有笔墨,并且极为纯净。他用笔讲求笔法,有书法底蕴,有书法趣味,而且有骨法。何谓骨法?就是用笔的张力,张彦远有言:“生死刚正谓之骨。”笔是写神的,不仅仅是造形的,形再好,笔无力,劣画也,西洋画的形画得非常准,但不讲究线,我们可称它为好画,但不叫中国画。中国画对笔墨有非常高的要求,笔笔是笔,笔笔见笔,这才是中国画。亭人用笔磊落、刚正、雍容,充满金石气,决无猥琐轻浮、搔首弄姿之态。他的用墨更是惜墨如金,画面墨色有变化,有魅力,有韵味,些无污浊之气。
亭人的画好,他的路还很远,定会成为大家。
甲午 再说说亭人和他的画
转眼结识赵亭人已经12年了,古称12年为一纪。戊子夏我写过一篇短文,名曰“品读亭人画”,曾说“亭人的画好,他的路还很远,定会成为大家”,时过6年后,我对亭人这个人和他的画有更多的了解,有些话需要说说。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qikandaodu/2021/0401/9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