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爸,我们老师说您获得2020 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,而且是和钟南山、张伯礼爷爷一同获奖。太厉害了,您就是我的偶像!”在2020 年金秋,这份来自儿子的喜报让孙浩的脸上乐开了花。
身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,年纪轻轻的孙浩为何能获此殊荣?他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?
怀揣梦想:情侣双双回乡任教
孙浩于1980 年出生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汴河镇,父亲是村干部,母亲是民办教师。孙浩年少时,父母在工作的同时还要耕种家里的10 多亩地,无暇照顾他,孙浩从小跟着爷爷长大。
受母亲的影响,小孙浩的理想是长大了当老师。1997 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宿州师范学校,与张传芬成了同学。张传芬和孙浩同龄,也是宿州人。怀着同样的梦想,他们相爱了。
2000 年秋天,两人从师范学校毕业。想到自己就读过的家乡小学偏远破旧,孙浩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一份力,他谢绝朋友合作经商的邀请,成了母校埇桥区汴河中心小学唯一一名科班出身的老师。受男友的影响,张传芬也来到她家所在的村小学任教。
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两个年轻人经常交流心得。一次,张传芬说自己和学生相处得不错,孙浩却沮丧地说,学生们不积极回答问题,也不遵守课堂纪律。张传芬劝他课后多和学生培养感情,“点拨”孙浩:“人与人之间的爱都是心与心的相互交换。”
孙浩如醍醐灌顶,采纳了女友的建议。此后,他有空就和孩子们聊天,教孩子们唱歌,带他们出去玩。日复一日,学生们和孙浩的关系越来越好。两年后,这对心心相印的恋人结婚了。在妻子的支持下,婚后孙浩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教学和学生身上。
孙浩班上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。知道孩子们想念父母,孙浩让家长们通过他的手机和孩子们多联系;还把学生们的“全家福”照片贴在教室的后面,让学生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去看看照片。冬天时,见孩子们脸上手上长冻疮,孙浩就给他们买冻伤膏。班上有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,孙浩常带她来家里吃饭,张传芬心疼女孩没有母爱,常给女孩买衣服。
2006 年,孙浩夫妇的儿子出生了,初为人父的孙浩还是整天围着学生们转。学生家长忙于干农活,很早就把学生送到学校去,孙浩每天早晨不等儿子醒来就去学校看着学生们;下午放学后,他要等所有家长接走学生才离开,如果有学生没人接,他就亲自送学生回家。
一次,孙浩回家时儿子已睡着,张传芬给了他一个白眼:“你整天只想着别人家的孩子,一点也不想自己的儿子。”明知妻子是故意说的,孙浩的心里还是酸酸的。他摸着儿子的小脸,笑着“讨好”妻子:“老婆,我回来晚了,儿子还有你和爸妈照顾,可学生们的父母大都不在家,我必须成为他们的依靠。”张传芬既是妈妈又是老师,丈夫对学生的爱,她何尝不理解?发完牢骚,她默默承担了所有家务。在妻子支持下,孙浩更加努力地耕耘,教学成绩一年比一年好。
学校有20 多名寄宿生,为了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,孙浩和几个老师轮流值班,只收饭菜的成本费,义务给孩子们做饭,并免费辅导他们的各科作业。由于孙浩能力突出,为留守儿童奉献爱心,当地教育部门在2007 年授予孙浩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
援疆支教:点点烛光照亮万里异乡路
2008 年初夏,孙浩被推荐参加安徽省级教坛新星评选。得知比赛要用到计算机知识,而自己从来没接触过电脑,孙浩心急如焚。知道他的难处,校长帮忙借来一台笔记本电脑。孙浩明白校长的苦心与期望,虽然压力很大,他仍选择了迎难而上。
那个暑假,孙浩顾不上酷热,没日没夜地和计算机“较劲”。让他感动的是,为了支持他,父母不让他干农活,张传芬除了照顾儿子,还帮他查阅资料,做教具,并给他当学生,耐心地听他试讲。终于,孙浩不负众望,被评为安徽省“教坛新星”。
2010 年,孙浩被调往同为农村小学的埇桥区汴河镇中心小学任教。不久,他荣获第11 届新世纪全国教学观摩课一等奖。此时,省会合肥市的一所重点小学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,向孙浩伸来橄榄枝。孙浩心动了,可他又舍不得离开自己心爱的学生们,左右为难。
此时,母亲语重心长地提醒孙浩:“别忘了初心。”一语惊醒梦中人,孙浩想起父亲经常告诉他要做个好老师;最让他难忘的是,考上师范后,村领导特地来到他家,鼓励他好好学习,将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农村孩子改变命运……想到这些,孙浩放弃了去合肥工作的机会。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qikandaodu/2021/0616/1074.html
上一篇:那道穿透黑暗的曙光
下一篇:大思政视域下的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