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4日,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榜上有名。今天是第三十六个教师节,让我们一起走近张伯礼。
“中华民族是个英雄的民族,是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,有几千年的抗疫历史。在与各种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,我们总结出了大量的抗疫经验……”
9月1日,由中宣部、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录制的《开学第一课》与全国中小学生见面。在这堂课上,曾奋战在武汉一线的“抗疫天团”给学生们带来了感人的故事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就是其中一员,他为学生们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抗疫历史。
张伯礼可谓荣誉等身。何梁何利基金奖、吴阶平医学奖、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、树兰医学奖、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……最近,他又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。面对诸多荣誉,张伯礼说: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医药教育工作者,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,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好中医药学。”
“最大的心愿是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”
张伯礼是天津中医学院(天津中医药大学前身)的首届硕士研究生。那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,但教师们不讲条件,不计报酬,兢兢业业地为培养学生付出心血与汗水。
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,1982年毕业后,张伯礼决心留校,成为一名传承中医药学的教师。从被人称为“老师”的那天起,教师的使命便在他的心中刻下烙印。
郭利平博士至今仍记得,有一年,学校买了一台用全血检测血小板聚集性的新仪器,为摸索实验条件,建立基础数据库,需要新鲜血液进行反复测试。当时,张伯礼主持这项测试,先后8次抽取自己的血用来测试,让学生们感动不已。耳濡目染之下,他的研究生都成为有志于中医药研究的人。他培养的3位博士撰写的论文先后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,而全国中医药领域也仅有8篇论文获此殊荣。学生们说:“获奖看得见,但张老师付出的心血又有谁知道。”他却说:“看到学生获奖,比我自己获奖都高兴。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,就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张伯礼经常告诉学生,不仅要学习精湛的医术,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。一次,他带着学生王保和、姚远去西安参加学术会议。原打算会议结束后坐第二天一早的航班返津,不耽误当天的门诊,没想到机票没订上。“老师,咱晚一天回去行不行?”“咱晚一天,那么多病人岂不是白来一趟?”张伯礼当机立断决定乘当天下午的火车赶回天津。那天火车硬座车厢异常拥挤,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,水喝不上,厕所去不了。20多个小时,两个小伙子都有些坚持不住。这时他们发现,张伯礼额头上布满虚汗,脸色苍白。看到他们紧张的神情,张伯礼淡淡一笑:“没大碍,过一会儿就好了。”火车终于驶进天津站,赶回医院后,他一分钟也没休息,直接走进诊室,对病人说:“对不起,让大家久等了……”王保和说,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,从此他知道了医生该怎样对待病人,也懂得了什么样的医生才能得到患者的信赖。
有人说,张伯礼很“神”,带出的学生个个有出息。他先后培养了博士后、博士、硕士280余名,多数已成为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。有人问他其中的奥秘,他说:“培养中医生,一要敬业;二要有医德,大医精诚,服务病人;三要学会中医的辨证思维方式,辨证论治是一门高超的艺术;四要加强临床实践,倡导问疑精神……”
“让更多中医药人才从这里出发”
早上6点半,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里,几百名“勇博励志班”学生用整齐划一的操练开始了新的一天。每天半个小时晨练和20分钟晨读是这个班雷打不动的“必修课”。
2009年,在张伯礼的倡导下,以“责任、坚韧、克己、奉献”为班训的“勇博励志班”正式成立。这个班每年从新生中招收学员,通过学生自我组织、自我约束、自我激励、自我评价的管理模式,修炼提升学生们的整体素质。2015年,该班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;2018年,获批天津市高校“一校一品”思想政治工作品牌首批建设项目。
培养优秀的医学生,关键要搞好专业教育。这也是张伯礼如今的工作重心。他常说,一流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,站起来能演讲,闭上眼会思考,进了实验室能科研。“我给学生讲课时经常提到,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,因为你犯一次错误,可能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。所以医生要善于去悟,去思考,去总结”。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zonghexinwen/2020/1001/7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