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开宽在给学生上课
含山县运漕镇新海村河北自然村是一个1.1平方公里的水上小岛,四周被裕溪河水环绕,南面与无为县一水相隔,距离运漕集镇约12公里。在这个孤岛上,汪开宽已经度过30多个春夏秋冬了。
1988年从含山师范学校毕业后,18岁的汪开宽放弃了到条件好的小学教书的机会,毅然选择了没人愿去的家乡学校。刚来时,学校有40多名学生和3名教师。学校条件很差,90多平方米的砖木瓦房,中间用芦席隔成几间教室,没有水、没有电、没有体育场地和音乐设备,学校周围没有围墙,教室里没有像样的桌子和板凳,甚至连一块像样的黑板都没有。可这一切难不倒充满激情的汪开宽。为保证学生安全,他让学生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;没有自来水,他每天从家里烧好开水带来;没有桌子板凳,他省吃俭用,从办公经费里省出钱来逐渐添置;没有音乐设备,他将歌词写在黑板上,带着学生们唱歌,后来他买了电脑,就从网上下载歌曲伴奏。
到了2008年,一名代课教师退休,河北教学点只剩汪开宽一个老师了。教育部门准备撤掉河北教学点,一些学生家长不同意。他们认为,如果撤掉教学点,孩子上学就要先乘船过河,再走上30分钟路程才能到最近的杨谢小学,放学回家又要坐船,别的不说,单是坐船来回,家长们就觉得不安全。最终,教学点保留了下来。由于交通不便,孤岛上的6个自然村村民逐渐迁移走了,原先有600多人,现在实际生活在这里的已经不到100人了。学校学生也从最多时的近70人减少到现在的5人。原先这里还设有一至五个年级,现在这里只开设一年级和学前班。
30多年来,变化的是一拨拨学生从这里起飞,离开了教学点,不变的是汪开宽老师始终默默坚守在这里。虽然他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,每天都要吃药,但他很少请假休息。汪开宽说:“虽然教学点地处偏僻,学生人数少,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,在我教过的学生当中,目前共有30人上了大学,其中有5人考上了研究生。看到我的学生长大成人,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,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。”
三尺讲台,三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。汪开宽有多次机会可以离开这里,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工作,但他却选择留了下来。有一次,朋友甚至帮他协调好了工作调动的相关事宜,只要他去中心学校盖章办交接手续就行了,但他思考再三,还是放弃了调动的机会。因为他知道,自己走了,要是没有人愿意来这里,孩子们上学怎么办?河北自然村村民说:“村子四面环水,孩子们没地方去读书。汪老师几十年守着学校,哪里都不去,受苦受累从来不讲,真是个好老师!”
2020年,教学点被淹,汪开宽就在租来的民房里给孩子们上课,不让孩子们落下一堂课。平时一有空,他就为孩子们进行辅导,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。
现在,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还有5个孩子,1个读一年级,4个上学前班。汪开宽笑着说:“只要这里还有一个学生,我都会坚持下去。”
一个人坚守孤岛、默默奉献,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。2015年以来,汪开宽先后获得“马鞍山好人”、“安徽好人”、“中国好人”、“心动2015?安徽年度新闻人物”、“感动诗城2015年度十大人物”、“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”、“安徽最美教师”等一系列荣誉称号。
面对荣誉,汪开宽从容淡定。他始终觉得,只要每天能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知识,就是他最大的快乐与幸福。( 苏自山 张德林)
【来源:马鞍山文明网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 邮箱地?/p>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304/9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