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如今97岁,教书育人77年,捐款千万,二女儿坦言

来源:教书育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1-18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1979年9月25日,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大二的女学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连衣裙,鬼鬼祟祟地蹲在南开大学教学楼的一个小角落里。 她一手拿着小刀,一手拿着一根白萝卜,地上还放着一块

1979年9月25日,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大二的女学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连衣裙,鬼鬼祟祟地蹲在南开大学教学楼的一个小角落里。

她一手拿着小刀,一手拿着一根白萝卜,地上还放着一块印泥和一张白纸。这个女孩子蹲在那里,小心翼翼地在萝卜上雕刻,还时不时地看远处的走廊上有没有人经过。

因为第一次做这种事情,女孩已经紧张得满头大汗了。她长吸一口气,在裙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水,继续雕刻起来。

十几分钟之后,女孩终于在萝卜上刻下了八个字——“持听课证才能入场”。她高兴的脸都红了,把刻字的萝卜放在印泥上,然后再在白纸上把这几个大字印上。

做完这些事情之后,女孩收拾好现场,拿着纸飞快地跑进二楼的一间教室里。此时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,过道上也被临时加塞的椅子挤得满满当当地。


门口还有学生在拼命地往里挤,有些人则直接坐在了讲台下的空地上。女孩身材娇小,好不容易挤了进来。

她把书包往地上一放,就地坐了下来。女孩之所以这么拼命,是因为这是南开大学的叶嘉莹老师的课。叶嘉莹是何许人也?她为什么受到这么多学生的欢迎呢?

出生显贵,却命运悲惨

1924年7月13日,叶嘉莹出生于北平察院胡同的一所老四合院里。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的后裔,属于满洲镶黄旗。

叶嘉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,也曾经在当时的北京城里做过官。后来,因为朝廷腐败,叶嘉莹的祖父辞官回家,专心教育家里的孩子。


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从小就在家里开设的私塾中学习,父亲致仕之后,又跟着父亲读书。他从小熟读古籍,精通古典文化,后来又考进了北京大学的英文系。

毕业之后,叶廷元就职于国民政府的航空署,担任人事科长一智。叶嘉莹的母亲李玉洁出身书香门第,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。

因为才华出众,李玉洁被聘任为女子职业学校的教员。直到,结婚之后,她才辞去了这份工作。

叶嘉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气浓厚的家庭当中,受父母的影响,叶嘉莹三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背古诗。她的记忆力很好,母亲教她读五六遍,她就能把诗歌记下来。

四岁的时候,叶嘉莹又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汉字。后来,叶嘉莹的父母专门给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,来家里教授女儿文化知识。于是,年仅六岁的她就开始跟着家庭教师读《论语》。

后来,叶嘉莹的父母觉得女儿很有学习的天赋,就把她送进了学校里读书。这个时候,由于工作的调动,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即将离开北平,到上海工作。

因为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没办法同行,所以叶嘉莹的母亲带着孩子们留在了北平。叶廷元去上海工作之后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一封家书回来。

年幼的叶嘉莹放学之后都会问母亲今天有没有父亲的来信,以此作为寄托。

1937年7月7日,“卢沟桥事变”之后,日军侵占了北京城。一时之间,人心惶惶,学校很多老师辞职准备举家搬迁,原本的历史教科书和地理教科书也被撕毁焚烧。

年仅13岁的叶嘉莹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变。因为战火连绵,叶廷元的书信很难寄回北京,一家人收到信件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
后来,随着战争的爆发,叶嘉莹的父亲随着国民政府西迁,从此就与家中人断了联系。叶廷元杳无音信之后,留守北平的一家人纷纷为他担心。

不久之后,叶嘉莹的母亲忧思成疾,身患重病,需要去天津租界做手术。母亲担心孩子外出会遇到危险,所以执意不让叶嘉莹姐弟陪同,一个人去天津治病。

几天后,叶嘉莹母亲给家里传来消息,手术非常成功,很快就会回北平。叶嘉莹姐弟非常开心,他们早早地去北平火车站等待母亲。

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,母亲在天津到北平的火车上离开了人世,他们三姐弟只等来了母亲冰凉的尸体。

母亲的离世给叶嘉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,她悲痛大哭,写了八首《哭母诗》,来悼念母亲。父亲不知所踪,母亲溘然长逝,一时间家中就剩下了叶嘉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。

幸好她的伯父也在北平,她的伯父很快就把这三个可怜的孩子接回了家。叶嘉莹的伯父膝下没有女儿,所以对叶嘉莹视如己出,他见叶嘉莹很喜欢诗词,于是鼓励她继续学习。

她的伯父国学素养极深,也常常教叶嘉莹写诗作词,这一段时间叶嘉莹创作了很多诗歌。

文章来源:《教书育人》 网址: http://www.jsyr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118/1204.html

上一篇:一城好人丨赵廷富:“教书育人”后者比前者更
下一篇:《教书育人》杂志上知网吗,是正规期刊吗,什

教书育人投稿 | 教书育人编辑部| 教书育人版面费 | 教书育人论文发表 | 教书育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教书育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